ENG

2024-11-21 18:01:23

文化“新”业态何以释放“新”动能

分享
3.png

  文化产业的回暖复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释放了积极信号。但需要承认的是,我国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国文化产业抓住了变局中的机遇,发展势头回升向好★■、效益持续提升。1月3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组令人欣喜的数据: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9515亿元,比上年增长8.2%。

  一来,乘着文化新业态蓬勃发展的东风,要牢牢把握发展新机★◆,通过完善产业运作机制■■■◆★★,将新兴业态培育成常态增长点★★■。为此,应当积极引导文化投资走向新技术与新业态领域■★★★,地方政府也可以对中小微特色文化企业进行扶持◆◆◆■■,各类市场主体可以进一步开拓新业态的应用场景■★★◆◆,提升各类新业态在风险时代中的发展韧性。

  本质上,文化产业是一种以创新思维、技术和市场为基础的产业,其核心是创造力和创新性。新业态的涌现意味着创意这一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被充分整合到了生产过程中★■。那么,不断释放新动能的新业态究竟“新”在何处■■★◆★◆?报告显示,增速较快的新兴行业包括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数字出版★■◆■★、多媒体游戏动漫和数字出版软件开发、互联网搜索服务、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等行业。

  数据显示★■■★★,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52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7.1个百分点。文化新业态行业对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七成。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劲势头为文化产业勾勒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创作能够提升文化生产的效率,VR、AR、XR等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增益文化消费的体验,可穿戴设备能够拓展文化消费的场景。然而,从乐观的技术想象到普遍的行业赋能依然有巨大的鸿沟需要填补◆■★■◆■,这也成为各类市场主体入局和突围的重要领域。过去一年,新兴的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需求助推着人工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从通用化走向精专化;新技术的要素价值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新业态表现亮眼◆■◆■★,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提质增效的关键动能。

  一方面◆◆◆★■,这有赖于传统文化行业(如出版行业、演艺行业、文博机构)重组其富集的文化资源、积极主动进行数字化转型★■◆,通过多元媒介渠道触达更多潜在受众。另一方面★■■■,这也有赖于各类市场主体对新兴文化实践的敏锐洞察与有效的产业转化。例如,青年亚文化成为驱动数字内容产业增长的重要引擎,游戏、动漫■◆■★★★、长短视频等行业增长迅猛;再如,地方特色文化与互联网文化的共振成为文旅行业复苏的关键因素,淄博烧烤、City walk、天津狮子林桥跳水、哈尔滨冰雪游等频频出圈。满足多元群体的文化消费需要,本质上就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二来,更应以开拓创新的思维持续开发和培育各类文化新业态,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活水”。为此★■■,应当进一步挖掘人民群众差异化的文化消费需求,聚焦垂类群体的文化消费偏好◆◆■,瞄准主流文化业态之外的利基市场,鼓励文化企业以新技术★★◆■★、新思维、新产品与新服务激活文化产业增长的新动能■★。(作者是苏州大学传媒学院讲师)

  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要靠龙头文化行业与企业的带动,也离不开周边行业企业的服务与支撑◆★■;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有机的文化产业生态★◆◆■。文化产业核心领域的迭代升级为资源调度、渠道匹配■■、终端技术★■◆■、法规保障、人才培养提出了更为多元的要求■◆■。相应地,围绕新兴文化业态所展开的周边业态如辅助生产◆◆■■、中介服务、版权服务◆◆■■■■、经纪代理、科研培训、信息服务、装备制造等细分行业也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此类文化相关产业新业态不仅形成了对核心业态的有效支撑、创造了新的产业增长点,也在跨行业资源共享与协同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孕育着产业生态与整体提质增效的巨大潜能。

注册

  • 看不清?点击换图